郭守敬的“简仪”:惨遭西方传教士焚毁,原因令人难以理解

然而,如此重要的天文仪器,却在清朝康熙年间,惨遭西方传教士毁掉!问题在于,西方传教士为何毁掉简仪,背后有何目的?
惨遭毁掉的简仪
简仪的设计独特、工艺精美、实用性强,是人类天文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但让人遗憾的是,郭守敬制作的简仪没能保留下来。
郭守敬的简仪,先被放在北京司天台,明朝初迁至南京,1668年又被迁回北京,一直传承了元明清三代,但在康熙晚期却被毁了。1715年,在钦天监工作的“外籍雇员”——法国传教士纪理安,以铸造地平经纬仪为借口,被其当作废铜熔化。至此,郭守敬制作的简仪失传。(下图,简仪结构图解)
需要说明的是,清朝晚期之前的钦天监,长期由西方传教士把持,一个如此庞大国家的天文,竟然让西方传教士把持200余年,简直不可思议,背后原因不外乎“防汉”。有人说西方传教士天文先进,中国无人能胜任钦天监监正,其实这是个伪命题,限于篇幅,就不展开了。
如今保存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简仪,是明代正统二年到七年(公元1437-1422年)间的复制品,用于北京古观象台的天文测量。八国联军侵华时,德国人将“明制简仪”打包准备运回国,后来迫于舆论压力才归还清政府。1933年,明制简仪迁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一直存放到今天。
令人费解的焚毁
问题在于:纪理安为何要毁掉郭守敬的简仪,背后到底有何目的?
首先,一台简仪,需要的铜料并不多,折算成银钱,也没有多少。因此,纪理安以铸造地平经纬仪为理由,将其当成废铜熔化,首先在节约资金角度上是说不通的。
其次,如果真的非常缺钱,制造地平经纬仪时非要融化一些其他仪器来获得铜料,那么完全可以融化仿制的“明制简仪”,而非正版的郭守敬简仪!
第三,简仪在当时依然可用,可以得出高精度的天文数据,且其中赤道装置等,欧洲当时还没有,更是还领先欧洲。因此,从技术价值角度来说,纪理安将其毁掉也说不通。
第四,纪理安铸造的地平经纬仪,与郭守敬的简仪,功用有所不同,实在没有理由毁掉简仪去制造其他类型的仪器。
因此,纪理安为何将郭守敬的简仪当成废铜熔化,实在令人费解。
余论
关于本文话题,还有四点值得思考:
首先,纪理安毁掉简仪的理由,实在过于勉强,由此不得不让人思考另外一种可能:如果他没有毁掉简仪,只是说毁掉了?那么,郭守敬的简仪又会去哪了,被运到了欧洲?
其次,中国天文仪器发展非常清晰,郭守敬能造出简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么文章开头谈到的第谷,为何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能制造出类比郭守敬的简仪等仪器?
第三,纪理安莫名其妙的毁掉简仪,还让人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西方传教士来华,到底有何目的,是真的帮助中国提升科技,还是灭史亡国或窃取情报?
第四,仅以郭守敬简仪看,上面就有许多重大原创发明,至今还在使用,可见中国对人类科技有着巨大的贡献。因此,所谓“中国对人类几无贡献”的言论,只能说不是蠢就是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