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一对父子每年给马云寄400学费,马云成功后是如何感恩的?

分类: 3658官方网 📅 2025-10-28 14:57:39 👤 admin 👁️ 4209 ❤️ 756
当年,一对父子每年给马云寄400学费,马云成功后是如何感恩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诸葛亮在三国时期(227年)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在《出师表》里所说的一句深情话语。时至今日,再次读到《出师表》,诸葛亮的肺腑之言依然让人动容,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刘备将诸葛亮视为人才,而诸葛亮也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这份恩情。他不仅在刘备去世后,肩负起了扶持刘禅的重任,而且在晚年,他几乎竭尽心力来辅佐刘禅稳固政权。曹魏阵营的谋士们看到诸葛亮的疲惫不堪时,曾感慨道:“他太过操劳,活不久了。”事实也证明,诸葛亮正是为了履行自己的承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有着许多知恩图报的故事。马云便是其中一位典型的知恩图报的人物。35年前,他曾受过一对澳大利亚父子极大的帮助,而这段感人的恩情,也让许多人好奇,马云成为中国首富之后,他是如何回报这份恩情的?是通过财物的馈赠,还是以其他的方式表达感谢?

马云与这对父子结缘,源于他出色的英语成绩。小时候,他的父亲为他购买了一台收音机,马云便常常通过它学习英语。除此之外,他还会去杭州西湖边练习英语口语。杭州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外国游客,马云有时便会与这些游客攀谈,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1980年,马云与大卫·莫利一家相遇。两人年纪相仿,能交到外国朋友对他们而言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两人保持了联系,而大卫·莫利的父亲也很喜欢马云这个开朗、能言善道的年轻人,常与他交流。尽管大卫·莫利一家很快便回到了澳大利亚,但他们之间始终保持着书信往来。

展开全文

1982年,马云参加了第一次高考,但他的数学成绩仅得了1分,令父亲颇为失望。父亲建议他放弃高考,去做三轮车夫。然而,马云依然没有放弃,虽然成绩不佳,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大卫·莫利一家知道后,不仅鼓励他继续努力,还告诉他不要轻易放弃。

1983年,马云再度参加高考,尽管成绩还是很差,但与第一次相比,他已经进步了不少。此时,马云的父母已经开始怀疑他是否真的能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他们劝马云考虑放弃高考,去学一门手艺。马云内心虽然动摇,但与大卫·莫利一家保持的联系,让他依然看到未来的希望。

1984年,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虽然差了5分,但由于他在英语方面的突出成绩,他被特别录取。这次,马云已经变得成熟,学习上也不再像以前那么顽皮,而是逐渐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1985年,他收到了大卫·莫利一家的邀请,希望他能到国外去看看,开阔眼界。

虽然马云内心非常激动,但由于家里贫困,出国的费用成了他的一大难题。最终,马云的父亲凑了100美元,让他去国外看看世界。来到澳大利亚后,马云感受到了一种宾至如归的温暖,大卫·莫利一家待他如亲人一般。回国后,大卫·莫利得知马云家境困难,便资助了他400美元作为学费,这笔钱对当时的马云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

马云通过出国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梦想。凭借着不懈努力,他最终成为了英语老师,并逐步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走向了互联网电商的巅峰。马云的成功,离不开大卫·莫利一家多年来对他的支持与鼓励。马云也一直保持着与他们的联系,尤其是大卫·莫利的儿子肯,他一直视他为自己人生的指路明灯。

在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后,马云并没有直接用金钱回报莫利一家的恩情,因为他深知,他们并不会收下这份物质的馈赠。于是,他选择了更具象征意义的方式——以“莫利”的名字捐赠了1.4亿元人民币给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作为助学金,帮助更多像他当年一样的年轻人实现梦想。这一举动不仅延续了莫利一家的精神,也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体现了马云在成功之后,始终不忘感恩与回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