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轰动上海的杀妻藏尸案昨日宣判:别在垃圾堆里

分类: 365bet网站哪个是真的 📅 2025-08-20 11:46:04 👤 admin 👁️ 2034 ❤️ 512
死刑!轰动上海的杀妻藏尸案昨日宣判:别在垃圾堆里

2016年10月1日,朱某某、杨某某与双方父母一起在饭店里共进晚餐,这是女方父母最后一次见到女儿杨某某。10月7日,朱某某夫妇还邀请男方母亲到家里吃饭,“小姑娘(杨某某)亲自下厨烧饭给婆婆吃,婆婆还拍了照片发在朋友圈,赞赏儿媳能干。”

然而十多天后,29岁的朱某某因为琐事与妻子发生争吵,用手扼住杨俪萍的颈部致杨机械性窒息而死亡。

此后的三个多月,朱某某将妻子的尸体冷藏在阳台的冰柜里,并若无其事地掩饰,每天下楼遛狗,并以妻子的口吻和妻子的家人保持联系。期间,朱晓东还用被害人的钱款、身份证,多处旅游、与异性开房约会等,肆意挥霍享乐。

直到2017年2月1日,农历年初五,原本是杨某某父亲60岁生日,约定下午5时摆酒庆祝,然而当天下午3时左右,嫌疑人朱某某在其父母带领下前往虹口警方投案。

宣判前,被害人杨某某的父母接受了媒体采访,杨某某的父亲多次声明,“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经济赔偿和道歉,希望法院能够公正判决。”

来源:人民日报

时隔两年之久,在翻看朱晓东的成长经历和性格,也许你会发现.....

双 面 朱 晓 东

10岁时父母离异,由母亲抚养长大。经济条件较差,朱杨两人婚前,朱在在五角场的东方商厦当商品陈列员,每月工资4000左右,收入低于女方。

朱长相清秀,20岁时,参加了上海电视台的一个大型选秀节目,初赛落选。节目组对他的评价是“干净得让人心动的脸庞,纯净如初的眼神,让人很难相信他生活在我们这样一个嘈杂的都市里……”

朱性格内向,沉默少语。婚前去杨家见家长,杨家父母问一句他答一句,几乎不主动发言。

值得关注的两个细节是:

一,朱婚后曾经在一场家庭聚会中未控制好情绪,闷哭质问亲生父亲:爷爷的遗产什么时候能给他?

二,朱在认识杨俪萍后曾经消失过半年,据相关人员回忆,朱去了西藏,试图和一女孩殉情,女孩受惊逃跑。

朱晓东虽长相帅气,外在条件良好。但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及经济条件的影响,导致他不擅长与人交往,性格中带有“自卑”、“阴郁”的特质。

而在案件发生之前:

8月28日凌晨两点,朱晓东在京东上购得三本书,其中一本为《死亡解剖台》;

9月14日,朱晓东携杨俪萍去校长面前辞职,原因是自己要去香港升职培训了,要带妻子一起去;

9月20日,朱晓东从玛莎百货辞职;

9月22日,朱晓东购买海尔202冰柜;

10月17日,命案发生。

这期间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无疑杨某某遇到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渣男。

庭审期间被告人供述的细节令人发指:

■ 朱某某当庭承认和2名女性有婚外情

■ 杀妻前1月朱某某购书记录,书内有详细的冰箱存尸细节

■杀妻后,朱某某用妻子的十多万元钱独自去海南、南京、韩国首尔等地旅游挥霍

■ 杀妻后,朱某某曾拿杨某某的身份证,与其他女性在外开房。

■ 朱某某当庭承认和2名女性有婚外情

■ 杀妻前1月朱某某购书记录,书内有详细的冰箱存尸细节

■杀妻后,朱某某用妻子的十多万元钱独自去海南、南京、韩国首尔等地旅游挥霍

■ 杀妻后,朱某某曾拿杨某某的身份证,与其他女性在外开房。

恋爱中,女生最怕遇到的就是渣男,但是偏偏有些女生,越怕就越是容易招渣男。

对于“渣男”,有一些不同的定义,通常的“渣”指的是花心的、不负责任的。但生活中会有更为严重危害的“渣”,就是有人格障碍的,甚至有暴力倾向的,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甚至伤害的那种。

像上海杀妻案的朱晓东,都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花心的、不负责任的“渣”,而是反社会人格的“渣”。这种类型的男人,好的时候看不出什么来,也都挺好,就是架不住分手,你一要跟他分手,这种变态的东西就全出来了,发展到最极端,就是犯罪了。这种人你别看他表面没有事,他其实内心已经积攒了很大的东西,他哪天一不高兴,就跟你翻脸。一旦翻脸就是致命的伤害,让人无法理解。

反社会人格,外表看上去跟普通人无异,但是心理跟行为却大不一样。

它并不是一种人格,而是一种人格障碍,是一种病。

就好像在《新警察故事》里面的吴彦祖一样,他外表帅气,又是个富二代,而且有一班出色的朋友,按例说,他们应该是社会上的精英,但是实际上,他们却无视社会规则,以玩弄社会规则为乐,有高度的攻击性,情绪不稳定……

那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表现特点有哪些呢?

太原安定医院公家二级心理咨询专家闻莉老师告诉我们: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对人冷漠无情,喜欢恶作剧或损人利己。他们意识完好,但行为未加深思熟虑,不考虑后果,常因微小刺激便引起攻击、冲动和暴行。不能与他人维持长久的关系,容易责怪他人或为自己的粗暴行为进行辩解。具体表现为高度的攻击性,无羞耻感,行为多变受偶然性影响。

这种人格障碍的患者在年少时即有品行障碍及某些不良行为,如离家出走,与人斗殴、伤害动物,毁坏他人财物,经常说谎、偷窃、逃学、赌博、吸烟等。

这类人格障碍者似乎不能体会别人的感受,也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有罪恶感或自责;惩罚对他们似乎不起作用。

若遇“反社会人格者”,如何自救?

太原安定医院公家二级心理咨询专家闻莉老师建议:

为保护自己及所爱之人不受这群恶魔的伤害,切记以下法则:

1.最高法则:了解并接受这世界上就是有这些人的存在

这些人外貌或许与我们别无二致,外表看上去常常是令人愉快的,但心灵却冰冷无比。并且,他们就在我们身边。

2.“事不过三”:检验交往者的主张、承诺和所负的责任

一个谎言、一个未履行的承诺、一个未尽到的责任或许是我们误会。但,一而再,就是很严重的错误。再而三,很可能说明你遇到了骗子。不管之前付出了多少,即使很难离开,在这种情况下,“尽早脱身”是唯一的避免付出更严重代价的方法。

3.最好的办法:拒绝跟他们接触和沟通

反社会人格者根本不遵守社会契约,跟他们竞争或合作都非常危险。要知道,他们是连命都可以豁出去的人。不用担心把他们赶出你的生活、会伤害到他们的情感。或许他们会假装很受伤。但他们根本就没有这类情感,伤害根本无从谈起。

4.切忌妇人之仁

如果你遇到一个一直伤害你(或其他人),而且很会博取你的同情的人,这个人是反社会人格者的概率几乎为百分之百。面对这样的人,“客气有礼的态度”恰好会为他们所利用。

“同情”,是一个极其珍贵的情感反应。同情遭遇不幸、受苦受难的人是仁慈的表现。但不管我们的本意有多善良,反社会人格者的所作所为都绝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更何况这是他们的人格。不用替他们赎罪,矫正他们也不该是你的使命。你最应该做的是过好自己的日子。

5.保护你的灵魂

不要因某一个或某一些没有良心的人而丧失对这个世界的信心。大多数人都有良心,大多数人都能够爱自己也爱别人。

辨识谁是反社会人格者很难,即使是接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也可能被反社会人格者所操纵而蒙蔽双眼。如果你实在不确定某个人的表现是否符合上述标准,请听从你的直觉——其实,你一直在观察人类的行为,“直觉”是你的好帮手!如果需要帮助,可以求助我们。

更多热点剖析,请关注“心灵围炉”微信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