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家中“宅”,“骗”从天上来?防诈骗需警惕!

网络刷单本就是一种违法行为,遇到“刷单”“刷信誉”“刷信用”的网络兼职广告时要提高警惕。不要有“轻轻松松赚大钱”的心理,不要轻信所谓的高额回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
“杀猪盘”诈骗
犯罪嫌疑人首先通过网络社交工具(QQ、微信、陌陌、抖音、soul等)、短信、网页上发布推广股票、外汇、期货、虚拟货币等投资理财的信息。被害人主动联系犯罪嫌疑人或者犯罪嫌疑人主动加被害人为好友后(与被害人交友、确定男女朋友关系、婚恋等方式)将投资理财网站或APP发送给受害人,谎称能轻松赚钱、有内幕消息、有网站漏洞、或者谎称自己为职业投资顾问、证券经理等,诱导被害人在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虚假网站、APP投资。被害人在投入大量资金后,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再与对方交涉时,发现对方将自己拉黑或者失联。
网恋有风险,交友需谨慎。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不要向陌生人泄露自己的电话、银行卡信息,树立理性投资意识,拒绝高利投资诱惑。
1.被害人购买的物品出现问题,以可给予被害人退款、理赔、退税为由,诱导被害人泄露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
2.交易异常账户资金被冻结,要求把钱转入指定安全账户;
3.误将被害人升级为会员、授权为代理、办理商品分期业务等,如不取消上述业务将扣费;
4.被害人会员积分、芝麻信用积分不足不能退款,被害人提高会员积分需进行贷款,并指引被害人将贷款向指定账户汇款;
5.根据犯罪嫌疑人的诱导,被害人将其银行卡等信息输入二维码跳出的网页,并输入手机验证码。
冒充公检法、单位组织诈骗
犯罪嫌疑人冒充公检法等司法机关执法人员,假称 被害人身份信息泄露,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要求被害人将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部分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还会向被害人展示假公检法网站上发布的假通缉令等法律手续,来骗取被害人信任)。
或冒充税务、教育、民政、社会和劳动保障、残联、金融机构(银监会等)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以领取补助、退税、助学金,或称社保、医保、证券、金融等账户出现异常、被冒用(通常为冻结、失效等),诱骗被害人向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留意来电号码。此类案件中,大多数来电都是通过改号软件从境外拨打,来电显示上会有“+”或“00”等前缀,如出现此类异常,可以基本判定骗子无疑。
公检法人员绝对不会通过电话、微信通知你核查资金、将钱款转移到“安全账户”,更不会让你上网浏览自己的通缉令或者逮捕令,或者将此次材料邮寄到个人手中。
实在不能辨别真伪,可以拨打96110或者110进行核实。
冒充领导熟人诈骗
犯罪嫌疑人潜伏于群众微信群、QQ群,研究、收集、盗取他人身份后,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受害人的姓名、工作、职务等个人资料,并通过短信、微信、QQ等方式冒充领导干部、熟人、亲人主动联系受害人, 与受害人闲聊,获取信任,随后以编造有领导、亲戚需要借款、本人不方便出面等 理由让受害人提供银行账号,收到汇款后再帮忙其转账 ,或者直接向受害人借钱等方式实施诈骗。
为骗取受害人信任,犯罪嫌疑人在与受害人联系过程中,将虚假的已汇款给受害人的转账汇单截屏发送给受害人,诱使受害人向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账户汇款。当受害人质疑自己账户未到款时,犯罪嫌疑人会以银行到账需要时间为幌子继续诱使受害人先帮忙垫付资金。
涉及转账、汇款等,务必通过电话等途径核实对方真实身份。交流中,可以委婉询问对方一些问题,核实对方身份。凡涉及资金转账交易,应谨慎对待,严格遵守单位财务审批制度及流程。
如果发现对方身份、信息可疑或不幸被骗,务必保留当时的聊天记录和银行账号信息等作为证据,及时拨打110报警。
“断卡”诈骗
受害人接到假冒公安机关或者通讯运营商的电话,以“断卡”行动为由,谎称其名下的某手机卡涉嫌诈骗,已被纳入黑名单。当受害人提出涉嫌诈骗的手机卡并非其本人使用时,犯罪嫌疑人便对其进行恐吓,并告知可通过操作解除黑名单。受害人按照要求立刻提供“证明”,包含其名下所有银行卡和使用账户的交易流水、验证码,来解除黑名单。等受害人发现被骗时,钱款早已转走。
公安机关绝不会以任何名义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办理案件,更不会要求对方转账汇款。凡是自称公安机关或者通讯运营商,以“断卡”行动为由,索要钱财解除黑名单的,均为诈骗!
切勿随意告诉他人账户名称、交易流水、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图文|网络
视频|警事百科
编辑|政工处 郭佩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